義工篇 | 與家庭同行
今年初,杜雪慧 (Dorothee)加入「家.友同行」計劃(FPP),擔任言語治療老師。她與丈夫Uwe 同時在長沙經營一家西式麵包店,以社會企業的方式聘用和訓練聽障人士就業。
早於1999 年,Dorothee 與丈夫Uwe曾短暫到訪長沙,看看有甚麼機會幫助聽障孩子。在長沙期間,他們第一次接觸ICC。
「2002年,我們搬到長沙,於聽力語言康復中心教授言語治療課程。那幾年,我們認識 了部份ICC工作人員,也有幾位ICC的孩子來上言語治療課。
去年,我們突然收到通知,康復中心的孩子不再需要我們的額外支援,我們得尋找別的服務機會——不久,我們以言語治療老師的身份加入 FPP。」

疫情下加入FPP
「我在FPP 的起始工作正逢COVID-19 疫情,所有計劃與預設的大相徑庭!面授課程沒了,取而代之,所有工作都在網上進行;這既是恩典,也有挑戰。
丈夫經營一家聘請和培訓聾人店員的麵包店,他可以在店舖營業期間參與網上會談。我們也很樂意以此形式與FPP 團隊成員『同在』,我也有更多時間了解這些孩子和家庭面臨的挑戰。
有些孩子有言語遲緩,有的還不會說話,有的則在我們的幫助下尋找更佳的溝通方式。

課堂中,我們會進行各種訓練,例 如聽力、呼吸、發音訓練,也會以 按摩方式加強嘴部附近的肌肉。
認識FPP 各家庭
「要數與FPP所服務家庭的深刻回憶,實在太多,不知從何說起。大多數探訪過的家庭 中,父母都因孩子的特殊需要而分開了;而我總被那些仍留在孩子身邊、深深關愛著他們的家人而感動,尤其是擔起積極角色照顧孩子的父親們。
有一位父親一天好幾次把哭鬧的女兒抱在懷中輕搖安撫,直到她重新露出笑容。又有一位父親決定為女兒砌出兩 把特製椅子,一把放在家裏, 另一把供外出使用。還有一位父親把幾乎一整份薪水交給妻子,好讓她跟三位孩子的其中兩位能維持在長沙的生活,讓孩子得到幫助。還有一位經營修理店小生意的父親,在店裏特製了一張『床椅』;這樣,當他外出工作時,妻子跟兒子能幫忙看店。
不同家庭,有不同的故事和需要,但他們的共通點是: 都需要愛、接納和鼓勵。
衷心感謝你支持我們幫 助這些育有特殊需要孩子的家庭。」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