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家·友同行」計劃 | 擦去隔膜,釋放善意
瀏覽更多關於ICC服務家庭的工作: hope4families.today
勁松在1999年出生,平時主要由奶奶照顧。媽媽作為家庭的支柱,在附近省份打工 ,只能定期回來見見勁松。
我們的跨專業團隊上門探訪時,奶奶比較大方地和我們交談傾訴,而勁松則有一點害羞,要花一點時間才能和陌生人熟絡起來。
2020年末,是靜淞一家最艱難的時刻,當時奶奶需要動手術,在醫院住了一個月。
奶奶住院期間,勁松媽媽僱了一位照顧者,全職陪伴照顧自己的兒子。雖然奶奶現在出院回家了,但媽媽依然時不時回去看看。勁松一個人的時候,能獨立完成一些生活自理任務,唯獨做飯對他來說頗有難度。因此,媽媽即使身在外省,也會透過手機程式給勁松叫外賣!
去年,我們的社工陳女士在勁松家附近找到一所職業培訓學校,但麻煩的交通成為他上學的阻礙。自上次家訪開始,我們讓任教於「家·友同行」計劃(FPP)項目的吳老師聯繫勁松。勁松對電腦很感興趣,吳老師便打算發展他這方面的能力,讓他可以在家工作。

「這幅照片攝於吳老師家訪時,勁松外出曬曬太陽的片刻,也是我跟FPP的家庭和孩子們相處時最喜歡的時刻。對他們而言,踏出家門是件困難、有壓力的事情。一旦出門,曝露於人前,他們或許得到關注、溫暖的目光,也可能不盡其然。

不過,勁松的同行者便發揮重要的角色!對於像他一樣的青年人,同行者的陪伴可以讓一趟有點短暫和尷尬的散步,變成鄰居目光下、一個關愛圈的見證。
很多情況下,我親眼看到的是開放、接納的心,以及人們再一次生出真誠之意。我們發現,很多時候人們的熱心和善良只是被掩藏心裏而已,只需擦掉那層隔膜,便重新釋放。」
——「家·友同行」計劃發展總監 博大衛(David Bondy)
誠邀你成為「家.友同行」 的一分子,幫助更多有需要的家庭!
Tags: 新聞-2021年12月tc